“从零到一”“投早投小”,不仅专注于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也专注于基础研究、原创研究。21日,结合“理工生医”多学科优势的上海交通大学思源研究院成立,成为承接上海高校基础研究高地建设任务的管理服务新型载体。20日,“上海交大-大零号湾科技创新基金”的10亿元科创基金也在大零号湾科创大厦签约启动。由此,上海交大通过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基金链的深度融合,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注入源头活力。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大零号湾”区域已建成并投用高能级科创载体18个、70余万平方米,入驻硬科技企业3000余家,包括上市企业9家、“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13家,估值超10亿元企业3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500余家。而在这些企业中,“交大系”的“教师圈”、“校友圈”和“朋友圈”企业占绝大部分。

  对于此次由上海国资母基金与上海交大等各方共同成立总规模十亿级的科创基金,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戴敏敏表示,上海国投公司积极探索与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布局“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并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签约中,科技创新基金的出资方代表共同签署出资备忘录,18个“交大系”的硬科技创业项目也与基金管理方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据悉,新的科创基金主要覆盖科创企业种子轮、天使轮、加速轮阶段的股权投资,支持从高校实验室走出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打造上下游产业快速集聚的创新创业“核爆点”、为“大零号湾”打造“世界级科创湾区”贡献重要力量。同时,上海交大与另一大型国有投资平台合作设立的直投基金总规模20亿元,其组建已进入收官阶段,也将正式启动。

  从0到1才能从1到100,不论是资金还是人才,创新链正向前端不断拉长。新成立的思源研究院建立以“大师荐人才、人才荐人才”等多渠道主动寻觅跟踪机制,瞄准全球范围内基础研究顶尖科学家和最杰出青年学者,攻关前瞻性、挑战性、高风险、高价值的科学难题。同时,在校内的高水平基础研究平台中主动遴选出一批勇闯创新“无人区”的优秀基础研究人才。

  先期聘任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刘江来、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钱小石以及交大医学院研究员叶菱秀为“思源学者”。刘江来表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是校训,这个研究院叫思源研究院,意味着未来将有越来越多像我们一样的科研人员继续聚焦源头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可以向全世界宣布自己取得的原创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新研究院打破传统评价体系,建立10年长周期稳定投入机制。比如实施宽松评价,不进行年度考核,不设定阶段性研究目标,给予超常规支持。钱小石表示:“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长期稳定的支持有助于基础研究工作者沉下心来,花上个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去解决一个真正重大问题。”

  上海市副市长刘多,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等出席基金签约仪式。上海市副市长解冬,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杨振斌等出席研究院成立仪式,丁奎岭担任首任院长。